我的老家在會寧漢岔一個小山溝里。村子不大,住著30戶人家。山就像魚骨一樣,一條條余脈延伸至溝底。我家就住在一條余脈向陽的小山灣里,宅子建在快到落尾的地方,坐北向南。屋后有個小山包,村里人把它叫咀巴子。 老屋始建于1963年,是父親19歲時一點一點建起來的。我記事時,老屋只是三眼土窯洞。那個年代,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很緊巴,到我十多歲時還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酸菜面團、谷糠榆錢、紅薯干、蘿卜絲……能填飽肚子就算是不錯了。喝的是集流在水窖或是澇池里的雨水,由于十年九旱,雨水很金貴。一件衣服哥哥穿完妹妹穿、妹妹穿完弟弟穿,摞著三四層補丁。男人、小孩夏天都光著腳丫子,冬天也很少穿襪子。走遠路就騎驢、騎馬,有的老人一輩子也沒見過自行車,更沒見過汽車。 村里的孩子都是土生土長,住的是土窯,睡的是土炕,玩的是泥巴,在我們的記憶里沒有變形金剛、沒有葫蘆娃,屬于我們的只有腳底下隨便就能抓一把的泥土。然而少年不知愁滋味,小伙伴們無憂無慮,喂豬、放羊、鏟柴,三三兩兩聚到一起踢毽子、跳方兒、抓五子、掏鳥窩、玩老虎抓雞,從不知道世上還有“痛苦”二字。 到了上學的年齡,我被父親牽著手怯生生地來到學校,一位女老師把我領進教室,安排坐在一條用紙漿做成的凳子上。腦袋還是懵懵的,就被灌輸進一個個數字,一個個拼音——我已是一個學生了!于是,每天清晨,母親喚醒睡夢中的我,往書包里塞上半個豌豆面酸菜團,催我去上學。我睡眼朦朧地走出家門,身后便響起母親站在咀巴子上的一長串叮嚀:“聽老師的話,不要貪玩,不要和同學打架,放學了就趕快回家……”冬去春來,年復一年,母親的身影總是出現在咀巴子上,早上目送我上學,傍晚盼著我歸來,叮嚀的話也經久不變。 那個年月,家家戶戶都在莊前屋后栽樹,大多是楊樹和榆樹,為的是樹長大了當椽檁建房子。父親還從舅舅家挖來三棵杏樹栽在大門口的南墻邊,想讓孩子們吃上杏子。到上世紀70年代末,一棵棵楊樹長大了,父親就張羅著蓋房子。沒錢買磚,壘墻就用結實的土塊,鄉里人叫“基子”,就是把濕土裝進木制的模具“基圈子”里,然后夯實成方方正正的“基子”。父親在咀巴子上挖好了一堆土,在土堆中間挖個坑,再從窖里挑來水倒在坑里,泡上一上午,干土就變成了濕土。打“基子”可是個技術活,需要“三锨九礎子,二十四個腳底子”,就是在“基圈子”里裝上三鐵锨土,再踩上二十四腳,最后用礎子(用石頭做成的夯具)夯實,一塊“基子”才算成了。“基子”風干后就可以用來砌墻了,一間房子的墻大概需要三五千塊“基子”。砌墻的時候,村里老老少少都會來義務幫工,民風淳樸的山村沒人計較工錢。把墻砌起來,就開始上梁、掛椽、壓蓋,房梁纏上一條紅布帶,三四個人一吆喝就被架上了墻。房梁、椽子都用自家栽的楊樹,農村人就圖個簡單實用。 我的小學和中學都是在農村讀的,上課之余,經常背著背篼積肥、去生產隊收割糧食,也去農業學大寨修梯田的生產現場慰問演出。高中畢業,好不容易拿到了老師送到咀巴子上的錄取通知書,可打開一看是個中專,心里一下子從頭涼到了腳。 老師和村里人都說,不管咋樣,畢業了就會有一口公家的飯吃。去吧,這是咱們莊稼人跳出農門的唯一出路啊!知足的父母客氣地接受著眾人羨慕的眼神和夸贊的語言,滿心地喜悅躍上眉梢。昏暗的煤油燈下,父母盤算著如何打發我去省城讀書,而我平生第一次感到心里糾結…… 到了開學的日子,我裝上媽媽特意準備防暈車的四個煮雞蛋,換上鄰居趙裁縫縫制的略顯寬大的灰色中山裝,穿上母親趕做的千層底布鞋,背起書包、提上行李走出了家門。 咀巴子上已經聚了好多人,都是村子里為我送行的叔叔、嬸嬸,父母送我到咀巴子上,沒有過多地嘮叨,一句“到學校了給家里寫封信”還沒說完,眼眶里已是噙滿了淚水。叔叔、嬸嬸們愛憐的目光在我身上一遍又一遍地掃過,眼神里訴說著關心與疼愛。我向鄉鄰、親戚們匆匆道別,再看看二位老人,轉身就走,倔犟地連一次頭也沒回。 生活一下子突然從繃緊了弦的農村高中轉到相對松散、單調的省城中專,一切對于我來說都是那么新奇。高高的樓房,寬闊的街道,擁擠的行人,敞亮的店面,還有琳瑯滿目的商品,讓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有時竟然會分不清東西南北!山里娃的打扮,在絢麗繽紛的校園里格外扎眼,加上一口的方言,顯得既土氣,又寒顫,心生自卑在所難免。于是我每天除了上課,就只能把自己埋在圖書館不顯眼的旮旯里。貧寒的家境決定了我不能亂花一分錢,全部的支出必須嚴格控制在每月17元助學金的標準之內,在校的一日三餐不是洋芋絲、便是“老三片”,一碗五毛錢的牛肉面與我無緣。即使這樣,我也是很知足了。因為這比家里的生活標準高多了,我至少每天可以吃上白面饅頭,以及在農村從未見過的玉米發糕。 回家幾乎成了一種奢望。由于學習任務緊,加之沒有路費盤纏,每年也只能是寒暑假各回一趟,腦海里時常浮現著父母在咀巴子上等待我歸來的身影;而每每快到放假的時候,我則迫不及待地想踏上回家的路。畢業的時候,想起父母倚門望歸的身影,心里有些酸楚,父母在,不遠游,天下父母誰不希望子女在身邊? 于是我來到了家鄉的小縣城工作,三年后攜妻帶女調往平川區謀生。雖然我拿著工資,母親還是給我納千層底、做布鞋,從未間斷。為避免老人牽掛,每逢節假日我總會帶著家人去老家看看;而母親總會坐在咀巴子上遠遠地瞅著等我回來。母親的眼睛很尖,老遠一眼就能認出我,而且從來沒有錯過。母親說:你是誰養大的,怎么可能會認錯呢! 如今我已年過半百,父親也已去了那遙遠的地方。每回老家,總會有許多小朋友圍攏過來問,你是誰?我只能笑而不答,給他們使一個鬼臉。國家富強了,小山村也發生著天翻地覆的巨變,但在我心靈深處永遠不變的,卻是老屋后咀巴子上那道亮麗的風景…… >>>更多美文:生活隨筆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0)
- Oct 22 Tue 2024 16:50
虛似的網絡,真誠的祝福
- May 06 Mon 2024 23:14
航向英文學習的新航程歐帕思線上家教服務引領您的孩子探索無限可能
航向英文學習的新航程:歐帕思線上家教服務引領您的孩子探索無限可能
當我們談到孩子的英文學習,往往希望找到一條既能激發他們興趣又不增加壓力的路。有這麼一個平台,名叫「歐帕思All Pass English」,它以其一對一的線上英文家教服務,為現代家庭的需求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從親身體驗來看,這不僅是學習的新起點,更是一次家庭教育的革命。
- Dec 08 Thu 2022 04:39
bemo cafe壺泡咖啡口感如何 南投衣索比亞咖啡伴手禮推薦 屏東精品咖啡評價分享
- Dec 08 Thu 2022 04:36
bemo cafe奶萃咖啡分享 基隆濾掛式咖啡企業禮品推薦 桃園即溶咖啡禮盒推薦
- Dec 08 Thu 2022 04:34
bemo cafe壺泡咖啡評價心得 新北阿拉比卡咖啡哪種好喝 高雄壺泡式咖啡股東會贈品
- Dec 03 Sat 2022 15:36
bemo cafe壺泡咖啡分享 嘉義阿拉比卡咖啡企業禮品推薦 新竹哥倫比亞咖啡哪種好喝
- Dec 03 Sat 2022 15:33
bemo cafe奶萃咖啡風味如何 屏東壺泡式咖啡2023新年禮盒推薦 台南浸泡式咖啡禮品推薦
- Dec 03 Sat 2022 15:31
bemo cafe壺泡咖啡評價心得 台南精品咖啡企業禮品推薦 苗栗精品咖啡股東會贈品
- Nov 29 Tue 2022 02:50
bemo cafe壺泡咖啡口感如何 桃園知名咖啡禮品推薦 台東哥斯大黎加咖啡禮品推薦
- Nov 29 Tue 2022 02:48
bemo cafe奶萃咖啡開箱文 桃園哥斯大黎加咖啡企業贈品推薦 宜蘭冷泡咖啡禮品推薦
- Nov 29 Tue 2022 02:46
bemo cafe奶萃咖啡口感如何 2022年新年咖啡贈品推薦 台東阿里山咖啡股東會贈品
- Nov 14 Mon 2022 22:09
bemo cafe冰釀咖啡評價心得 高雄精品咖啡伴手禮推薦 高雄阿里山咖啡評價分享
- Nov 14 Mon 2022 22:05
bemo cafe冰釀咖啡評價心得 花蓮冰釀咖啡企業贈品推薦 南投哥倫比亞咖啡送禮推薦
- Nov 14 Mon 2022 22:03
bemo cafe壺泡咖啡介紹 新竹藝伎咖啡企業送禮推薦 宜蘭藝伎咖啡送禮推薦
- Nov 05 Sat 2022 10:01
bemo cafe奶萃咖啡評價心得 苗栗精品咖啡評價分享 宜蘭冰釀咖啡2023新年禮盒推薦
- Nov 05 Sat 2022 09:56
bemo cafe壺泡咖啡口感如何 新北音樂家咖啡送禮推薦 台北速溶咖啡評價分享
- Nov 05 Sat 2022 09:54
bemo cafe壺泡咖啡介紹 桃園哥斯大黎加咖啡伴手禮推薦 2022年最新速溶咖啡試喝心得
- Oct 23 Sun 2022 11:01
bemo cafe冰釀咖啡分享 台東浸泡式咖啡試喝心得 新北單品咖啡網友推薦
- Oct 23 Sun 2022 10:52
bemo cafe冰釀咖啡口感如何 雲林肯亞咖啡伴手禮推薦 新北冰釀咖啡企業贈品推薦
- Oct 23 Sun 2022 10:23
bemo cafe冰釀咖啡試喝心得 彰化冷泡咖啡評價分享 屏東宏都拉斯咖啡禮盒推薦